
目录
一、科研的本质是什么?
科研,顾名思义:科学研究。细分为自然科学研究、社会科学研究,涉及的领域之广层面之多,难以一言以蔽之,但是科研的关键还在于“研究”。
而众所周知,研究,不是研究生干的活儿吗?硕士研究生,博士研究生,就是通过研究的成果来获取学位啊。
问题是,大学生在确保GPA完成毕业论文后,就能拿diploma了,中学生在考出高分后,就能上名校了。那么,他们为什么要做科研呢?他们也能做科研吗?不会是依葫芦画瓢的装模作样吧?或者是东施效颦的惺惺作态?
学生参加科研,是一种教育门类,亦或是一种社会现象,我们暂且不论,我们先理性地分析一下其存在的合理性吧~
学生,一直在学习知识,参加各种大小考试,写作业,还有参加各种竞赛,都是为了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,往更高层次说,也是评估对知识的运用能力。
而初次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,突然发现,没了考卷和考题,脑子里的那么多公式定理突然不动了,或者说,即使想要写篇科研论文,却发现那么多知识散乱不堪,毫无逻辑,无从入手。
可见,对学生来说,学习的本质是知识“输入”,而科研的本质是能力“输出”。
二、线上科研的具体内容和任务是什么?
科研活动,既然是一项活动,必定有其确定的场景。
常规的场景是一间工作室、一个实验室、一场论坛、工厂车间、或山川湖海植被动物等等,不同的场景服务于不同的科研课题,并且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的要求。
但是,对于基于“教育”与“能力输出”的学生科研项目来说,科研的“成果”要求只是科研者自我能力的提升。
只要开展科研的资源足够丰富,如论文素材、导师资历与经验等,场景与形式是可以多样化的。
于是,便有了online research这一极富时代特色的教育形式,当然,互联网的发展也给研究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。
三、从科研活动中能收获什么?
学生在科研的过程中,其实,最大的困难是战胜自己。
是调整自己陈旧的甚至错误的思维方式;
是打磨自己薄弱且粗浅的判断与逻辑;
是挑战突破自己固有的处事待人的方式与习惯……
因此,学生也可以用以下几点收获,来验证自己参与科研项目的成败: